高校如何以更高站位推進信息化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和數字經濟、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多次強調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的重要意義。
“十四五”時期,中國信息化建設進入全面快速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的新階段,高校必須抓住信息化新一輪大發展的歷史機遇,把信息化作為學校發展和“雙一 流”建設的戰略支點,以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01 新時代要求高校以更高站位謀劃信息化建設思路
2022年3月28日,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出席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上線啟動儀式。他要求,全國教育系統要認真學習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關于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要以“應用為王、服務至上、簡潔高效、安全運行”為總要求,堅定推進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
國家智慧教育平臺順利上線,是教育系統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堅定推進信息化建設這一重大決策部署的實際行動,也是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取得的有階段意義的標志性成果。
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主頁
充分發揮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作用,并持之以恒不斷完善該平臺建設,將——
?有利于縮小全國東中西部不同地區之間的“數字鴻溝”;
?有利于把數字資源的靜態勢能轉化為教育改革的強大動能;
?有利于把中國的制度優勢、教育規模優勢轉化為教育發展的競爭優勢和核心優勢;
?有利于教育系統深刻思考新時代教育如何做好“四個服務”的根本性問題。
此前,懷進鵬同志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2022年春季開學典禮的講話中強調指出,要聚焦數字中國,大力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搶占未來發展先機,切實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互聯網+教育”實踐的不斷深化,5G、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應用逐步推廣,教育信息化出現加速發展的新形勢。在后疫情時代,高等教育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如何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更好地服務高校教育教學?如何滿足高校師生在學習、科研、管理服務中對教育信息化的新需求?這些新問題新要求亟待我們重新審視高校信息化建設現狀,站在更高的起點謀劃新時代高校信息化建設思路和途徑。
02 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情況、基本經驗和存在問題
為了掌握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情況、基本經驗和存在的問題,我們通過兩條途徑開展調研:
一方面,對20余所高校的校領導進行了信息化建設情況訪談,收集各校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發展思路、建設經驗、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另一方面,以某直屬高校為樣本,進行了學校內部信息化建設情況調研,深入了解該校信息化建設工作存在的問題,收集師生的信息化需求和對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意見建議。
參加調研訪談的高校有吉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同濟大學、廈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山西財經大學、東華理工大學、貴州大學、廣西科技大學、青海大學、石河子大學、西藏藏醫藥大學、沈陽藥科大學、首都體育學院、大慶師范學院、吉林醫藥學院、河北建筑工程學院、重慶文理學院、肇慶學院等,其中既有中管高校、部屬高校,也有地方高校。
在某直屬高校開展的校內信息化建設調研,包括主要職能部門、院系教學科研單位等,主要調研形式是聽取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信息化建設的介紹。同時還召開了教師代表座談會和學生代表座談會,聽取師生的意見和建議。綜合20余所高校的面上調研和某直屬高校內部調研,對高校信息化建設基本情況、基本經驗、存在的主要問題等進行了綜合分析。
高校信息化建設基本情況
高校信息化建設基本情況,大致如下:
一是經過“十五計劃”到“十三五計劃”20年的持續建設,所調研的高校都完成本校信息化第 一階段的建設,在教務、財務、學工、人事、國資、科研、圖書、檔案等領域建立了基于職能范圍的業務信息系統,其中大多數高校建成了“網上辦事大廳+OA系統+部門業務系統”的信息化體系架構。
二是參加調研的高校網絡基礎設施具備基本服務能力,學校教學區和學生生活區實現了校園有線或無線網全覆蓋,主要業務系統通過數據平臺實現了基礎數據共享。
三是絕大多數高校形成了比較完整的信息化建設組織架構、制度規范、投入機制等。
高校信息化建設基本經驗
參與調研的各高校由于歷史淵源、學術優勢、學科基礎、經費投入、地域分布等的差別,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差距比較明顯?!半p一 流”高校無疑在信息化建設方面處于領 先地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地方高校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受到的發展限制較多??偨Y高校信息化建設基本經驗,具體如下:
一是通過加大經費投入,推進信息化基礎設施和數據建設,針對性解決信息互聯互通、數據采集、數據清理等方面問題。
二是開展在線課程平臺建設,沉淀課程數據資源,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模式、新技術、新方法,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三是打破部門壁壘、數據孤島,梳理辦事“難點”“堵點”,促進以服務為導向的業務重構、流程重組和服務創新,推動學校治理能力現代化。
四是加大信息化培訓力度,轉變師生信息化理念,促進師生信息化素養提升。五是創新體制機制,加強與企業協作,爭取信息化建設的社會資源。
高校信息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研,特別是通過對高校干部師生的訪談,梳理出當前高校信息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信息化頂層設計方面,信息化理念亟待更新,學校在數據治理、數據標準、數據庫建設等方面規劃和管理不夠。
二是在信息化隊伍建設方面,信息化管理和研發、運維等支撐隊伍數量不足、能力不強。
三是在信息化平臺建設方面,高校內部管理信息系統存在各自分割、不平衡不兼容、信息孤島等現象。
四是在師生信息化服務體驗方面,存在持續投入不足、應用開發不到位、運維沒有跟進等多方面問題,導致信息化體驗不佳、獲得感不強。
五是在信息化經費投入方面,高校信息化建設經費總量偏低,且年度經費使用存在較多限制,不利于信息化項目的持續開發。
03 高校信息化發展對策與建議
綜合調研情況,比較借鑒雙一 流高校的先進經驗,深入分析高校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調研小組提出高校信息化發展的對策建議,力圖構建符合高校發展實際的教育信息化實施路徑,實現以教育信息化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凝聚以教育信息化
支撐引 領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共識
高校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全校范圍內建立“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引 領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共識,積極適應信息時代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把提高師生信息素養納入學校的教育目標,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育人模式、環境構建、教學評價、資源供給、培訓體系、治理服務等方面創新發展。
要堅持“需求牽引、應用為王、服務至上”的原則,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重塑教育教學支撐體系。要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數據為驅動力,利用信息技術提升教育管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要打通系統壁壘,實現信息融合,加速流程再造,實現高校在雙空間(物理空間、網絡空間)高質量發展。要強化“三個面向”,即面向師生需求、面向應用場景、面向用戶體驗,把業務應用擺在優先突出位置,以應用需求驅動運行平臺、安全平臺、標準平臺和數據資源平臺建設。要強化頂層設計,科學制定建設規劃,規范數據建設標準,健全可流程化的制度,明確年度建設計劃,結合學校實際需求分階段開展信息化建設。要強化可持續發展,建立信息化建設長效機制,徹底解決“建而不用,用而不通”“光建設不維護”等問題,確保學校信息化持續運行能力。
提升學校教育信息化
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提升學校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重點要從優化網絡基礎設施和升級校園基礎設施兩大方面推進。在提升網絡基礎設施水平上,應充分利用學?,F有的網絡基礎和國家公共通信資源,加強國家主干網、省市教育網和學校校園網的銜接,建設新一代校園網并推進校園物聯網建設和5G融合創新應用,為全體師生提供“高速、便捷、綠色、安全”的網絡服務。在提升校園基礎設施水平上,加快學校教學、實驗、科研、管理、服務等設施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集中建設基礎信息化計算與存儲資源,加強數據規范管理和開放共享,豐富教育信息化基礎運行資源,提升各類教室、實習實訓室的數字化教學裝備配置水平,實現多媒體教學設備在普通教室中全面覆蓋,支持各類數字教育資源和工具軟件等應用,助力實現網絡條件下個性化教與學。
推進信息技術
與教學科研的深度融合
高校要推進信息技術、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教育教學變革,利用技術賦能教學模式創新和評價方式改革。圍繞打造“德育為先、能力為重、知識為基、開放共享”的現代教育,制定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教學改革方案,建立信息化的教育教學督導和教學改革評估機制。要不斷增加數字教育資源供給,在資源形態、供給方式、服務模式等方面進行全面提升。注重利用信息化促進科教融合,加強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促進數據驅動的科研范式轉型,實行基于大數據的綜合評價,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要強化師生信息化素養的培養,從技術教學法、學科和職業能力等方面構建全新的教師能力體系,通過選修課程、實驗實訓等多途徑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和應用能力,促進教學科研管理干部信息化能力提升,建立管理干部信息化培訓機制,緊跟信息技術的發展與運用,提升信息化認識水平,提升學校管理創新與制度創新驅動力。
構建基于信息技術的
現代大學治理體系
高校要建立以數據驅動為核心,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全業務、全流程教育治理體系。促進管理服務流程再造,實現教育管理服務“一網通辦”,實現跨部門數據共享和辦公協同,實現考核評估信息化,建設完善一體化校務服務支撐體系,提升校務服務水平。豐富數據應用場景,通過聯結、貫通、整合各類數據,形成豐富、準確、可信的基礎數據,支撐學校精準管理和科學決策。推動教育決策由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教育管理由單向管理向協同治理轉變,教育服務由被動響應向主動服務轉變,以信息化支撐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優化信息系統供給模式和規范管理。制定信息系統開發運行的統一規范,加強信息系統深度整合和集約管理。促進教學與管理平臺的深度融合,根據業務流和數據流推動信息系統的業務協同,全面支撐教育教學、管理服務等環節。
強化信息化建設
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
一,要加強信息化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建立“一把手主抓、副職分工負責”的信息化建設工作機制,健全信息化建設工作組織架構,明確網絡與信息化領導小組、信息化專家委員會、信息化管理職能部門、信息化技術支持部門、教學資源建設部門、教學平臺建設部門和各業務部門職責,做到統籌規劃、集中協調、分工合作。
第二,完善信息化制度體系,建立覆蓋信息化工作各要素的工作制度,明確信息系統、教育數據、管理服務等方面的管理要求;形成信息系統名錄、數據資源目錄、服務事項目錄和信息基礎設施清單;建立信息化標準體系,完善技術、服務和質量標準,充分發揮標準的基礎性作用。
第三,建立信息化建設監督評估機制,建立信息化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各任務牽頭單位制定推進方案,制定路線圖、時間表,明確工作任務和工作節點,有計劃有步驟完成年度任務,并將完成結果納入單位績效考核;構建以用戶為中心、師生、家長共同參與的用戶評價和反饋機制,建立信息化發展水平動態監測機制,定期發布評估報告,積極探索質量監測與效果評估的常態化、實時化、數據化。
第四,加強信息化隊伍建設,打造技術精湛、結構合理、精簡高效的專業隊伍,建立和完善適應網信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突出專業性和實用性,培養和吸引更多人才。創新人才使用方式,鼓勵通過購買社會服務、實行崗位交流、健全產學融合等方式引入外部資源,打破身份界限。
第五,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和統籌使用,拓寬經費渠道,科學統籌使用經費,為系統建設、運行維護、安全防護、應用培訓、服務運營、隊伍建設等提供必要保障。梳理整合利用現有數據資源,構建可持續的數據安全防護體系。建立科學、合理的運行維護經費測算制度,保障信息化軟硬件的有序更新和信息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
引導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探索購買服務等供給新方式,建立健全經費監管體系,保障經費使用合法合規,提高經費使用效益。
手機號碼:181-6656-2464(咨詢洽談)
郵箱地址:office@yunhuakeji.com
公司地址:重慶市九龍坡區火炬大道69號 重慶啟迪科技園13號樓2層
023-68529599 / 400-168-2779
用戶協議 隱私申明 法律聲明